> 学习计划 > “未老已沧州”的出处是哪里

“未老已沧州”的出处是哪里

"未老已沧州"这句诗出自辛弃疾的《满庭芳·和章泉赵昌父》,真是让人感慨万千。说到这个成语,它其实是一个典型的例子,展示了辛弃疾作为南宋词人的豪情壮志与人生哲学。首先,这句话原指辛弃疾在年纪尚未老态就已经心情抑郁、世态炎凉的感慨。他本是想为国效力、恢复家国的爱国人士,但因为政治斗争和现实压力,早早就感到自己力不从心,才有了这样一句诗。

那我们不禁要问:辛弃疾为什么如此悲愤呢?这涉及到他个人的经历和整个南宋的时代背景。辛弃疾不仅是一位杰出的词人,还是一位抗金的英雄人物。他年轻时就参加抗金义军,但后来却因为主和派的当权者不愿意用他,最终被排挤到一边,心中积郁难消。这种情况下,"未老已沧州"不仅是他个人的感慨,也是南宋时期很多理想主义者的写照。

那我们再来看看,这句诗在当代有什么意义呢?其实它给我们一个很好的启示:面对人生的挫折和不如意,不要轻易放弃自己的理想和追求。辛弃疾虽然在政治上失意,但他仍然通过词作表达自己的情怀,留给后人无数传世佳作。所以,即使我们在工作或者生活中遇到挫折,也要像辛弃疾一样,保持自己的信念和追求,不轻言放弃。

还有一点有趣的是,辛弃疾的这句诗其实反映了中国人特有的复杂情感:既有对国家和民族的热爱,又有个人的抱负未得满足的遗憾。这种情感在很多中国人心中都有共鸣,尤其是在面对现实压力和理想差距时,更能体会到诗人当时的心情。

整体而言,"未老已沧州"不仅是一句充满诗意的词句,更是一个引发人们深思的议题。它提醒我们,无论在任何情况下,都要坚持自己的信念和追求,永远不要放弃对理想的向往。

“未老已沧州”的出处是哪里

“未老已沧州”出自宋代辛弃疾的《满庭芳·和章泉赵昌父》。

“未老已沧州”全诗

《满庭芳·和章泉赵昌父》

宋代 辛弃疾

西崦斜阳,东江流水,物华不为人留。

铮然一叶,天下已知秋。

屈指人间得意,问谁是、骑鹤扬州。

君知我,从来雅意,未老已沧州。

无穷身外事,百年能几,一醉都休。

恨儿曹抵死,谓我心忧。

况有溪山杖屦,阮籍辈、须我来游。

还堪笑,机心早觉,海上有惊鸥。

作者简介(辛弃疾)

辛弃疾(1140-1207),南宋词人。原字坦夫,改字幼安,别号稼轩,汉族,历城(今山东济南)人。出生时,中原已为金兵所占。21岁参加抗金义军,不久归南宋。历任湖北、江西、湖南、福建、浙东安抚使等职。一生力主抗金。曾上《美芹十论》与《九议》,条陈战守之策。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,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,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;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。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,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。由于辛弃疾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,后被弹劾落职,退隐江西带湖。